
保康腊肉
保康地处鄂西北,位于襄阳市西南部。因为荆山脉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县内除极少量河谷外,大部分都是山,可谓山山相连,山山相叠,山中有山,山外有山,形态各异,气象万千。走进保康大山,就是走进了大自然,走进了保康大山,就是走进了绿色诗丛,走进了远古清幽。
现在保康境内先楚遗风仍存,人民善良勤劳,诚实厚道,热情好客。游走保康,住农家土屋,听山歌巫音,尝特色饭菜,别有一番风味。就让我们寻着几个特色农家美食,走进这个山水皆绿,民风浓郁的自然之地。
特色农家菜之一 烟熏腊肉岁月醇
湖北保康县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要是杀了猪,不可能像平原地区那样及时挑到集市上卖掉,只能自家设法保管,而保康腊肉,也就在这么一种无可奈何条件下应运而生了。
保康农家,一般多在腊月杀猪,所以肉就跟了时令姓腊。
保康腊肉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风干腊肉,一种是烟熏腊肉。风干腊肉大多是保北地区习俗,烟熏腊肉则大多是保南地区特别是马良、两峪和店垭一带的习俗。风干腊肉就是把猪肉挂着,让风自然吹干,这种也能保管很长时间,但味道却不及烟熏腊肉。
烟熏腊肉必须先用盐淹。猪一旦杀了,除留下零碎招待杀猪佬儿和工客外,其他的大块小块,一律用“茆子”穿了,装进木制大盆,大把大把地撒上食盐,盖好,等淹过十天半月后一一提出,一排一排排地挂在火塘之上,任其柴火烟子熏。最初两天,肉还是红白分明的,等熏过三天五天,便渐渐地干了,黑了。之后还得继续熏,少则一月,多则一冬,直到熏得没了一丁点水份,熏得肉里吃透了烟火,熏得黑成木炭一样颜色,方才取下,再一排一排地挂在墙壁之上。熏肉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大有讲究。最好是用柏树枝,而且要用活的。柏树枝叶敦厚、深沉,烟劲儿浓密厚实,所以肉便被熏得格外透彻,格外醇香。
因为这个缘故,一进腊月,保南地区农村家家屋顶上浓烟滚滚,一派南天门氛围。要吃腊肉,先得把肉用火钳铗住,放在明火上烧。往往是火烧出油,油助火烧,油咝啦咝啦响,火呼啦呼啦燃,香气顿时弥漫一屋。待烧尽残毛,烧焦表皮,又一把扔在猪食桶里,狠泡一气。待泡得软和,再取出细细刮洗,细细剔理,一块黑得惨不忍睹的腊肉立时变得干干净净,通体褐中透黄。接下来就是煮肉。如果是煮蹄膀、排骨之类的瘦肉,先得剁碎,剁成方寸大小一块一块的。肥肉则可整块就着煮。煮时最好用柴火,猛煮一阵儿,再以文火慢煨,味道方醇。
无论肥瘦,煮熟后的颜色煞是可爱动人。肥的,淡黄透亮,有如琥珀,瘦的,腥红密实,有如红宝石。味道更不必说,肉尚未入口,古老的醇香已先自沁了,五脏六腑满是人间烟火的温馨。烟熏腊肉最好吃的莫过于蹄膀炖豇豆。豇豆是干豇豆,掐了筋后晒干的嫩豇豆。自然用农家吊锅煮,肉先煮,待半熟,掺豆,待豆熟,肉亦熟。一火锅盛上桌,醇香扑鼻,手摸筷子,口流涎水。肉因豆不腻,豆因肉不木,吃一口肉,再吃一口豆,爽的香的不能活人。
过去,蹄膀炖豇豆大多用来发奶,不是坐月子产妇,不是至已稀客,是吃不上的。现在条件好多了,只要到保康,一年四季随时都可以吃上。不过,相比之下还是数冬天吃蹄膀炖豇豆最有意思。吃时最好是下雪天,屋内干净整洁,火锅热气腾腾,醇香如乳缭绕,陪二三知已朋友,边吃着喝着土酒,边看窗外如梅雪花沉重而缓慢地落着,那种意境,真是妙不可言。烟熏腊肉一般最长可保存到三到五年不坏,但以保存两到三年的最佳,若超过三年,则有一股哈腊味,吃着嘴里发涩。
现在保康县城和各集镇也有专门卖烟熏腊肉的小店,但所卖腊肉多以喂食工业食用饲料的洋猪肉熏成。这种腊肉看着也跟乡下农家户所熏腊肉差不多,但味道相去甚远,吃着跟木楂一样。要买真货,必须到乡下农家户,要不就是看肉块形状。一般讲,农家户的土猪都是用野菜野草及谷物所喂,从不喂工业食用饲料的,所以肉块都比较瘦小,特别是猪蹄,比喂饲的洋猪几乎要小几号。因此,只要看着形状明显小的腊肉一般就是真货,放心买下就是了。
(责任编辑 :罗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