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博鳌亚洲论坛:亚洲新未来 迈向命运共同体(图)

2015年03月26日 09:50   来源:人民日报   

  

  2015年3月25日,媒体工作人员在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中心报道。人民视觉

  

  2015年3月25日,安保人员在博鳌亚洲论坛主会场测试安检设备。人民视觉

  

  2015年3月25日,博鳌亚洲论坛会场外景。人民视觉

  

  新华社发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于3月26日至29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年会将围绕宏观经济、区域合作、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政治安全和社会民生等领域安排70多场正式讨论。与会嘉宾和代表普遍希望借助论坛平台,加强亚洲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亚洲与世界的交流、合作、共赢。

  传播声音凝聚共识

  近年来,亚洲国家似乎普遍有一种担心,即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一些国家在政治安全领域矛盾增多,亚洲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会因此受到影响甚至被边缘化。在此背景下,亚洲各国有必要聚焦共同利益,凝聚互利共赢的合作共识,因为亚洲各国的命运是共同的。基于这种考虑,经论坛理事会批准,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的主题确定为 “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希望通过2000多位政、商、学、媒界领袖的脑力激荡,在亚洲各国间树立起“求同存异、休戚与共、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亚洲作为世界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地区,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方面,面临着比世界其他任何地区都尖锐的挑战。我认为,要实现亚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地区各经济体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深化合作:

  第一,具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亚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地区,必须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从科技研发到推广应用的全方位合作;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应该成为亚洲地区经济合作的重点。

  第二,环境污染是不受国界限制的,因此亚洲各经济体政府在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方面,应该进行充分而深入的政策协调与措施协调,为此有必要通过各种交流合作平台,包括博鳌亚洲论坛这个平台,探讨和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环保政策协调与合作机制。

  第三,把亚洲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使互联互通更有效地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更有效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更有效地实现本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协调均衡发展。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经济普遍面临升级换代的压力。摆在面前的,是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又要进行结构改革的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各国都在增加定向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纷纷推出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开发计划。就整体而言,基础设施仍然是亚洲一体化的瓶颈。亚洲各经济体之间应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展更多交流与合作。由中国倡议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国际金融平台,既弥补了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存在的缺口,又有助于减少亚洲区内资金外流,并有助于增加对亚洲经济活力与增长的投资。同时,中方成立的丝路基金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成立丝路基金的初衷绝非简单的经济援助,而是通过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的发展创造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提供更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受到本地区国家乃至域外国家的广泛欢迎和支持,它们与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将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并行不悖。

  面对当前严峻的内外经济环境,亚洲国家普遍希望携手共同应对,建立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亚洲国家的共识。我相信,通过我们这个平台,亚洲的声音必将传播得更远,亚洲的共识必将凝聚得更多,亚洲的合作必将越来越深入。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周文重,本报记者赵成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 :罗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