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魏小安:休闲应该有一个标准 保底限就是谋幸福

2015年02月15日 11:17    来源:中国旅游报    邢丽涛

  什么是休闲?休闲有没有标准?

  在专家眼里,休闲作为一个产业,应该有一个服务和管理的标准。同时,休闲又是个性化极强的领域,标准化与个性化如何协调呢?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魏小安提出:标准保底线,个性求高线,创造是无限。

  休闲标准化势在必行

  “近年来,中国的休闲需求开始爆发式地增长,先后产生了以成都、杭州、大连为代表的一批最佳旅游城市,也产生了以三亚为代表的国际休闲度假区,传统旅游城市正向休闲城市升级。”魏小安介绍说,随着国民休闲需求普遍化,国务院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其中专门提出,“制定旅游休闲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而人民大众对休闲生活质量和产业标准化的要求也逐步提升。休闲标准化是休闲品牌化的前提,品牌和项目的打造,需要用一系列标准来指导、规范和评估。

  魏小安认为,促进中国休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对其进行规范与引导。2009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了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休闲标委会主要致力于休闲服务领域标准的研制和推广。目前已经批准发布了《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与管理导则》《城市中央休闲区服务质量规范》《度假社区服务质量规范》等12项国家标准,农业遗产、森林游憩活动、国民休闲满意度等一大批标准也正在起草过程中。“预计到2015年年末,可以出台20个休闲领域的国家标准,这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

  休闲的标准是创造幸福

  现代社会的观念是,工作就是为了休闲。近几年,幸福成为主旋律,各地都在研究关注如何提高幸福指数,广东直接提出了建设幸福广东。“归纳起来,种植业发展保障生存,制造业发展缓解短缺,服务业发展实现便利,休闲业发展提升幸福,所以休闲产业是一个创造幸福的产业。”

  我们现在还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但是不能因为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就可以忽略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幸福是一种感受。从根本上来讲,休闲就是为了谋幸福。

  休闲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追求。十几年以前,成都的农民描述小康生活,就是“吃有肉,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他们清楚小康生活就这三条。一个德国哲学家在1948年写了一本书,叫作《休闲:文化的基础》,他探究世界历史文化的发展,其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如果没有休闲,没有休闲阶层,就没有文化的发展。

  标准是休闲发展的底线

  提到标准化建设,这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在推行标准化过程中又提倡个性化,这两者之间怎么协调?很多人提到休闲是自由自在的事情,弄一套标准在规定什么?休闲和标准是完全不搭界的,怎么能把这两个混搭到一起?确实提的问题是有道理的,但是反过来说,把底线规定清楚了,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都是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我的基本看法就是标准保底线,个性求高线,创造是无限。现在一般都把标准当作高限,比如说饭店的五星级标准,景区的五A标准,实际上标准就是保底线,正是因为保底线,标准化才成立。可是如果只讲个性化,没有标准化,个性化也很难立得住,因为没有标准化,就缺乏通用性、适用性和互换性、先进性。

  标准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所以一个好的标准一定要以这个作为落脚点,可以说标准的出发点是企业的需求,标准的落脚点一定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把这个处理好了,这样的标准就是一个好标准,能够成为一个活标准。

(责任编辑 :罗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热点推荐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