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发展旅游谨防文化扭曲

2015年02月03日 08:12   来源:河南日报   

  □占巴

  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的古城南京,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建城史,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然而近几年,南京却出现了文物伪造、高楼环古湖等景观工程,面对传统与现代的抵制与交融,南京面临着怎样的保护修缮与开发利用的抉择?(2月2日新华网)

  旅游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纵观国内各地的著名旅游景区,要么就是有景,要么就是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吸引游客,刺激经济发展。旅游经济的发展最高境界乃是与文化的交融,从这个切入点来说,有景创造了文化,有文化才创造了景,二者缺一不可。可近年来各地的一些旅游景区相继出现“伪文化”、“假古董”,来充当历史遗迹,戴着“历史悠久”的帽子,以自我嘲讽式的漫画形象,自导自演着旅游发展中的文化扭曲。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有各种独特的文化历史,它不可复制,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它的价值,可也无法从法律上去约束它的变质。为什么会有江南第一名湖变“洗脚盆”这个说法,究其根本就是个悲剧。文化是要跟着旅游走,旅游开发到哪里文化跟进到哪里;文化产品可以转变为商品,打造成为旅游的品牌和亮点。但在文化与旅游的相互融合之中,以“之乎者也”的方式,一笔带过了文化的价值,出卖文化来刺激旅游效益,复制遗迹来冒充历史,这样的发展方式,是不是有点愧对文化,愧对历史?

  当然,发展旅游重现历史文化并没有错,可文化不是游离存在的,它体现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中,体现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旅游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最大众的交流方式,必然是展示文化、传播文化、推动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当代适应当代地区发展的必然路线,旅游发展得好,说明文化氛围营造得好,但不是丢了文化的内涵,来塑造文化的外壳,提升旅游品牌,融合要的是有积极意义的融合,如果是为了融合而融合,或者为拉动旅游业和当地市场的利益,而勉强拉上历史的误区,那文化就成了旅游的牺牲品,二者的根本关系也就彻底扭曲了。

  中国是有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国,可如今很多人忘记了文化的价值,忘记了旅游发展的底线,表面上扭曲的是旅游发展中的文化,实质上是扭曲了人的本性。(来源:大河网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 :王璐瑶)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