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临清贡砖被多处世界级文化遗产建筑所用 百年不碱不蚀

2015年01月14日 15:23   来源:大众日报   

  原标题:临清贡砖烧制技艺:制造的大青砖几百年不碱不蚀

  临清贡砖明清两代“岁征城砖百万”,据考证,当时临清每年的贡砖烧造实际数量应远远超出几百万块。

  临清官窑多分布于运河两岸。明清两代临清为州,后升为直隶州管辖夏津、武城、邱县、馆陶4县。官窑的分布应以临清为中心,南至现河北省馆陶县境内,北至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夏津县,东至现临清魏湾乡,原清平县的漳卫运河及会通河两岸。在此区域内窑窑相连,常以群聚,康熙时客居临清的江南文士袁启旭曾赋诗吟咏烧砖情形:“秋槐月落银河晓,清渊土里飞枯草。劫灰助尽林泉空,官窑万垛青烟袅。”

  皇家营建所需贡砖在距京城迢迢几百里之遥的临清烧造,其原因有两种。一是烧造贡砖必须所具备的内部原因:首先临清当地的运河淤积土质好,俗称“莲花土”,细腻无杂质,沙粘适宜,用这种土烧出的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再者当地的烧造工艺技术娴熟、独特。烧出的砖品种齐全、色泽纯正、形状规整。有诗云:“朱花钤印体制精,陶模范埴觚棱好。”二是促成皇家指定在临清烧造贡砖的外部原因:临清傍临运河,贡砖烧成检验后可直接装船解运京师。

  现在北京故宫、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各城门楼、钟鼓楼、文庙、国子监及各王府营建中所用的临清贡砖比比皆是,处处可见。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皇家陵园营建中所用的“寿工砖”也由临清烧造。此外南京中华门城墙、玄武桥,曲阜孔庙,德州减水坝,张秋镇荆门、阿城、七级等闸坝等处也相继发现临清贡砖,这些砖至今不碱不蚀、敲击有声,500多年的历史中,临清烧造贡砖时间之长、数量之大是中国任何地方无法比肩的。

  临清贡砖生产工艺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取得的独特经验,明清时期用此工艺生产的大青砖已被故宫等多处世界级文化遗产建筑所用。几百年来,此砖不碱不蚀,质地仍坚硬如石,显示了临清贡砖烧制工艺的高超。临清砖开发并恢复生产后,已用于蓬莱水城和成都杜甫草堂的维修,现正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全国各地古建筑的修建使用。如今,临清贡砖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兆锋 整理)


(责任编辑 :罗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