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中国旅游报社社长高舜礼
对话嘉宾:江西省上饶市委常委三清山风景区党委书记陈晓平
对话嘉宾:大连市旅游局副局长王立武
对话嘉宾:广西旅游委主任陈建军
对话嘉宾:中国广告协会铁路分会副会长孙长松
□如何利用高铁传媒来宣传旅游?
□怎样评价媒体的传播效果?
□大家对目前高铁电视的传播效果是否满意?
□真正实现自助乘坐高铁旅游,还要等多长时间?
主持人:近些年,我国高铁飞速发展,旅程不断延长,对经济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带来了巨变。高铁旅游也为开发规划、出行方式、产品组合等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今天我们重点谈的是高铁传媒方面。我们现在一进入高铁站,就会看到巨幅广告牌,还有不断滚动的大型电视屏。进入高铁车厢,可以欣赏到书刊、杂志,还有电视。在这里我想提一个问题,高铁让过去的“中长线”旅游变成了“短线”,开通高铁的地方,都在思考如何做好旅游文章,比如在高铁站做广告,召开高铁市场营销会,设计专门的高铁旅游产品等。最近听说河南开封,还把包公请上了高铁,做旅游形象宣传。现在我想请陈建军主任、陈晓平书记、王立武副局长谈一下如何利用高铁来宣传旅游。
陈建军:讲到高铁传媒的宣传效果,我认为只有最合适,没有最重要。报纸对旅游线路营销就非常合适。杂志图文并茂,对景点景区的宣传也很好。车厢里有一些景点、景区的展示或者图像也不错。
陈晓平:上饶市是高铁上的城市,沪昆高铁和京沪高铁穿城而过,我们对高铁时代的来临早有思想准备,而且在利用高铁媒体进行旅游宣传上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我们命名了两组“上饶号”高速列车,在高速列车上还办了专门的杂志,来介绍三清山、婺源、龟峰、鄱阳湖等景区。另外,在高铁传媒利用上,三清山管委会包括一些旅游企业计划拿出一部分宣传费用,投放到高铁传媒。目前我们已与两家高铁传媒公司签了合同,并且在北京、上海的高铁站做了宣传。我认为,高铁传媒的形式有很多种,主要是线上和线下的宣传促销。线上包括高铁站,线下就是高铁沿线城市群的宣传促销。上饶在线上的宣传促销,尝试了整合营销的宣传模式。比如三清山和婺源,联合在北京高铁站和上海高铁站提出“婺源是最美的乡村,三清山是最美的山”。这两个“最美”的联合营销,效果很好。
王立武:高铁传播近几年刚刚兴起,媒介效果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高铁广告过多过烂的问题,还有广告方式是不是太过于直接,让读者或者受众不是特别容易接受?再比如高铁杂志,更新不及时,时间长了容易破损,或者干净度较差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待改进。
主持人:孙长松副会长,您是中国广告协会铁路分会副会长,所以我想问一下在高铁投入的广告,如果按类型来分,靠前的是哪几个?
孙长松:我认为,评价一个媒体好不好,要看它的冲击力,看它的规模。比方说在欧洲坐高铁,一个车厢里面就几个人,你把它的高铁媒体说得再好,规模不到,效果也不好。中国的高铁为什么说是一个好媒体?数字可以回答一切。2013年有7亿人次的受众,2014年,全国旅客的发送超过20亿人次,坐高铁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另外,要看及时到达的效果,即听觉和视觉的效果。为什么说列车电视是一个好媒体,因为不仅有视觉,还有听觉。
主持人:请问一下王立武副局长,很多人认为高铁营销最有效的办法是做好车厢内的宣传文章,您是不是赞同这个观点?根据您乘坐高铁的经历,您对目前高铁电视的状况满意吗?
王立武:从用户的角度来讲,高铁电视制约因素很多,比如高铁的电视数量少、位置高,观看的角度差,屏幕小,而且还不能有太大的声音,不能干扰乘客的休息。另外,乘客的素质、车厢内的环境、噪音等,也会影响传播效果。我个人感觉电视有两个最重要的功能,第一是娱乐功能,第二是信息传递功能。观众看电视主要是要获得身心愉悦。但是从目前高铁电视节目的质量看,和传统的电视节目,甚至和航空电视来比,我觉得还有一定的距离。高铁电视应该以短平快为主,这样乘客会更喜欢。
(责任编辑 :罗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