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崔立新:四大战略铺就兴隆绿色崛起之路

2014年08月07日 13:39   来源:新华网   

  位于京津唐承四地交界的河北省兴隆县是远近驰名的避暑“凉岛”、林果之乡。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优良的地理区位,丰富的旅游及物产资源造就了兴隆县独特的发展优势,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和带领下,兴隆人走出了一条生态至上、科学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日前,记者就兴隆县的发展战略思想,专访了兴隆县委书记崔立新。

 

  河北兴隆县委书记崔立新接受专访

  从“林果立县”到“生态立县”,保护核心生态优势不动摇

  2014年,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兴隆县委、县政府将原有的四大战略“林果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城镇化带县”升级为“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其中,“生态立县”是四大战略的重中之重,也是实施其他战略的首要前提。

  县委书记崔立新告诉记者,十几年前,林果业是兴隆县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因此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谈“林果立县”是符合当时的发展环境与人民需求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兴隆县需要有更高层次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愿景。在综合考虑县域优势与民众需求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这一发展战略。

  对于崔立新而言,生态就是兴隆县的“品牌”、“名片”、“核心竞争力”,兴隆县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65.76%,年均降雨量800毫米在北京周边乃至华北区域可谓得天独厚。因此,兴隆县要把生态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开发。”崔立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这一点。

  兴隆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深山区,全县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5%以上,是京津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和重要的水源涵养保护区。近年来,兴隆县以巩固提升省级园林县城为重点,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目标,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净土”行动,做足“治山、治水、治气”三篇文章,擦亮生态名片。在生态建设中,兴隆县坚持经济林与生态林两手抓,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增加森林生态资源。由政府主导实施生态林建设、引导群众发展经济林、大力实施重点绿化工程的发展思路,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成效。

  “建设良好生态是兴隆县服务首都之责,也是兴隆百姓健康生活之需,更是兴隆绿色崛起之要。”崔立新强调说。

  “工业强县”,在抉择与平衡中坚定前

  绿色崛起,既要“绿色”,也要“崛起”。对于崔立新来说,如何走出一条低碳、绿色、循环的工业发展之路,将生态经济有效地转化为工业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依照省委提出的“有中生新”,兴隆县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将林果产业作为绿色崛起、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举全县之力开展大载大育,推动兴隆由林果大县向林果强县跨越。除此之外,兴隆县大力培育五大支柱产业,将高端旅游服务业、商贸物流产业、食品加工业、生物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强县”的重要建设目标,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

  “我们一直在说‘生态立县’,也在强调‘工业强县’,很多人会存在质疑,认为这两者实际是矛盾的关系,因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以GDP至上,效率优先,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但在兴隆,这点是行不通的,也是我们绝对不能允许的”。崔立新斩钉截铁地说。在兴隆县的工业建设道路上,崔立新也始终坚持这一点毫不动摇。经济效益再好,有污染的项目也坚决不上,为此制定了项目引进“负面清单”,并对在兴隆县内拟实施的项目提出了较高的生态要求——严禁采石,限制采砂、绝对不允许项目对山体造成任何破坏,因为这些破坏往往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恢复。

  “在生态和经济发展上面,我们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去换取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很多项目,如果不达标或者操作有难度,我们宁愿暂时搁置。作为一届领导,经济增长不是惟一的政绩,留白也是一种贡献。什么时候把保护生态和开发投入这笔账算明白了,算平衡了,再动工也不迟。”崔立新笑着说。


(责任编辑 :王璐瑶)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