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黄水镇,因避暑游兴起的培训班,也很火热。
连日来的酷热,以避暑游为主题的农家乐生意火了。围绕着以家庭为主的避暑人群,避暑经济也在延伸。
昨日,重庆晨报记者在石柱县黄水了解到,从这个月初开始,陆续有家庭带着小孩前来避暑。看到跟随父母避暑的小孩,有人发现了商机,把暑期培训机构开到了附近。今年,这样的“随游培训班”确实火了一把。
“在避暑的同时,还让小孩系统地学习知识,一举两得的事情,还是很值得。”有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不过,也有家长认为小孩平时学习压力就大了,暑假了就应该放松一下,不用参加培训。
避暑游中发现商机无限
陈翼开在石柱县黄水镇黄连路的暑期培训班,从7月初开始就火了。“3年前,父母在黄水买了一室一厅,主城热时就和家人上来避暑。”昨日上午十点,在美术培训课的课间休息时间,陈翼说,从2012年开始,每到暑假她都会和家人来此住上两个月。
22岁的陈翼,今年6月从重庆文理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去年暑假,她发现,这两年她们住的小区人也渐渐多起来,特别是周末时,小区停满主城牌照的车。
来自石柱县公安局的数据显示,去年6月至7月上旬,黄水景区接待游客50余万人,车辆11余万辆。
游客的增多,让陈翼看见了商机。“在我住的这个小区,我发现都是父母带着小孩来避暑的。”陈翼称,“家庭游”是夏季主要的出行方式,她决定,在小区开个培训班。
两人合伙办起了培训班
今年6月中旬,陈翼和一位王姓校友,早早地来到了石柱县黄水,筹备着培训班的各项事情。在她居住的小区,她们以每月4000元的价格租了一个200平方米的场地,并购置了办公及学习用品,最后算下来,一个人平均花了6000元。
“因今年6月份重庆主城的气温偏低,7月中旬开始,避暑人群才开始上来。”她称,这些小孩9月开学,8月底就要回去,培训时间只有1个多月。
据陈翼介绍,现在她的培训班有20多个学生。目前开有舞蹈、武术、美术、文化等7个项目,每月的培训费从620元到750元不等。
从她口中,记者知道这是她在黄水开培训班的第一年,目前她已收回了成本,她称,接下来的招生就能实现盈利,“第一年就实现开门红,还是很开心,就是人累点。”
暑期游等不等于培训班
让小孩能系统地学习知识,本是件好事情。但也有父母表示不愿意让孩子参加培训。
上个周末,董玉婷来黄水住了两天后,于昨日下午4点,离开孩子和父母独自返回了主城。
董小姐称,“走之前,跟父母因孩子要不要参加暑期培训还闹了不愉快”。董小姐的女儿,今年5岁,上幼儿园。“没放假时,孩子就有舞蹈、画画、轮滑、语言、科学探索、钢琴等培训。”董小姐表示,上学期间,孩子基本上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培训内容,放假了就想让孩子好好放松一下。
董小姐的父母则希望孙女能去培训班,“不然,学过的东西,一两个月不温习,小孩子肯定会忘得一干二净,我们不会那些内容,又教不好。”
避暑游不应仅限吃和住
重庆师大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认为,乡村避暑游有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但目前不少避暑点只停留在“吃、住”层面的初级阶段。他认为,应当注重产业的内外延伸,使一、三产业充分结合,增加一些体验性强的农事娱乐项目,使避暑经济规模化、类型化、品种丰富化。
“跟随着避暑人群为此提供的教育培训服务就是一个避暑经济的很好典范。”他表示,这也是在避暑经济中,让避暑经济延伸的很好案例,只有让避暑经济产业链延长,形成以避暑旅游为核心,整合资源、前后关联、层次性高的产业链条,从而获得功能互补基础上的整体效益。
(责任编辑 :王璐瑶)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