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贵州:江口县"造血式"扶贫造出文化旅游"大蛋糕"

2014年01月17日 11:34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梵净山的雪景真是太漂亮啦……,我照了很多照片,带回去给朋友们看看,让他们不跟我们一起来后悔莫及……”,日前,笔者目睹了5名来自香港的游客在梵净山上嬉闹打雪仗,宛如回到了童年,令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近几年来,江口县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探索出新时期“造血式”扶贫开发新路子,文化旅游呈现出“热天火热”,“冷天不冷”的新格局。

  据统计,2013年江口县共接待游客340万人次,同比增长22.98%,是2002年的19.32倍;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32亿元,同比增长40%,是2002年的27.5倍;接待境外游客10700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60万美元,分别是2002年的46倍和53倍;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3548人,同比增幅24.6%,是2002年的65倍。

  几年前,梵净山下名不见经传的寨沙侗寨,如今已是全省100个文化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金融扶贫示范点;中组部党建工作专题调研点;全省干部驻村工作参观示范点;外省、市党建工作参观示范点。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云舍,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把脉“发展症结”,找准脱贫“突破口”。由于受地理、交通及思想观念的影响,“脱贫不富”的现象一直成为江口扶贫工作的“症结”,如何打破扶贫致富“瓶颈”成为摆在县委、政府面前的难题。2000年前,梵净山身处深闺无人知,到了让人“尴尬”、心感“阵痛”的地步。当时的旅游多数属于“政治性接待”,“文化旅游业”无从谈起。守着金山银山怎么办?依托金山银山做什么?江口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抢抓机遇,理清思路,从旅游上打开缺口,提出了“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园林化发展,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合力推动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来抓。抢抓国家旅游局定点帮扶江口和武陵山区区域性扶贫开发千载难逢机遇,先后编制和完善了《江口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江口县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黑湾河旅游商务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10余个旅游发展规划,激发了江口发展文化旅游的创新力,找到了扶贫攻坚的“突破口”。


(责任编辑 :史晓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