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游客加升舱费只能坐经济舱 航空公司赔钱旅行社还得赔

2013年11月20日 13:49   来源:广州日报   

  为了能有个舒适的长途飞行,曾先生夫妇在报名参加欧洲豪华游时,不惜血本另外加付了4万多元要求来回商务舱。但在返程时,由于航空公司的原因,曾先生只能乘坐经济舱。在获得航空公司的赔偿后,曾先生并未因此“放过”旅行社,继续索赔。旅行社则搬出了新实施的旅游法,认为应由航空公司赔偿。日前,广州中院对此案作出终审裁定,旅行社须退回曾先生10650元。

  2012年6月11日,曾先生夫妇报名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欧洲法瑞意豪华10天游”,团费原本是17099元/人,由于曾先生夫妇希望能乘坐商务舱,因此他们又额外支付了升舱费21300元/人。在旅游合同中,双方约定,旅途中如遇到不可抗力以外的意外情况,旅行社与团友协商后可对行程作出适当调整,增加的费用由团友承担,如因调整造成服务档次降低或活动内容减少,旅行社按《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赔偿团友损失。

  去程时,曾先生夫妇乘坐了商务客舱,但在2012年8月7日从罗马搭乘航班返回香港时,由于航空公司的原因,导致只有曾太太乘坐了商务客舱,曾先生只能乘坐经济客舱,事后,航空公司向曾先生赔偿了900欧元。尽管曾先生夫妇接受了航空公司的赔偿,但他们认为,旅行社不能因此免责。于是,他们向越秀区消委会申诉,要求旅行社退回多收的升舱费并赔偿一倍损失。由于双方调解不成,最终闹上法院。

  争议:旅行社要不要赔?

  庭审中,曾先生一方主张,根据双方签订的旅游合同约定,旅行社在返程时未能为游客升级商务舱,应该按照《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第六条的规定,退回10650元并赔偿10650元。而旅行社则提供了为曾先生夫妇购买的返程商务舱机票,只是因为航空公司的原因导致曾先生未能乘坐商务舱,对此航空公司已经赔偿900欧元,旅行社无须再另外赔偿。对于旅行社的说法,曾先生一方反驳称,双方签订的合同是广东省出境旅游组团合同,而不是机票购买合同,因此旅行社必须提供商务舱服务。已购买商务舱机票和航空公司的原因并不是旅行社违约的法定理由。

  一审:旅行社退回返程升舱费

  越秀法院一审认为,《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第6条规定,旅行社安排的旅游活动及服务档次与协议合同不符,造成旅游者经济损失,应退还旅游者合同金额与实际花费的差额,并赔偿同额违约金。由于旅行社在曾先生返程时未能提供升舱服务,已造成违约,应向曾先生退回其交纳的升舱费10650元。对于曾先生要求对方赔偿一倍损失的请求,因旅行社已经按照旅游合同约定为曾先生购买返程的商务舱机票,且航空公司亦赔偿其900欧元,故结合其实际损失,对于曾先生要求的违约金10650元,不予支持。

  判后,旅行社方面不服,向广州中院提起上诉。其称,已为曾先生夫妇购买了合法有效的商务舱机票,履行了旅游合同的约定。

  二审:合同在旅游法实施前签订不适用旅游法

  广州中院认为,旅游法在2013年10月1日实施,本案合同签订及合同履行均发生在该法实施之前,应依据当时有效的法律确定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内容,而不应适用旅游法。双方签订的《广东省出境旅游组团合同》属旅游服务合同,并非单纯的机票代购合同,旅行社应按照合同约定向旅游者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不仅仅是向旅游者提供机票就算是履行合同义务。旅行社未能提供合同约定的商务舱服务,即算违约。虽然旅行社在退还旅游者合同金额与实际花费的差额同时还应赔偿同额违约金,但航空公司已支付900欧元的赔偿款,原审判决据此驳回曾先生关于另行赔偿一倍升舱费10650元的请求。广州中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原标题:游客加升舱费只能坐经济舱 航空公司赔钱旅行社还得赔


(责任编辑 :任攀攀)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