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阆中:嘉陵江畔的巴蜀厚重史册
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有着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世人赞其“阆苑仙境”、“巴国蜀国要冲之地”、“天下第一江山”。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有曰:“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意思说:郡县周围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
阆中战国时曾为巴国最后一个首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其后历设郡、州、府、道、县等,明清之际曾作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9年,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阆中风水独特、山川秀美,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保存较好,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
9月5日,跟随着全国重点旅游网络媒体四川行的脚步,浙江在线记者自广安沿江而上,进入了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古城,领略了在这里留下的巴蜀文化遗风。

阆中:嘉陵江畔的巴蜀厚重史册
堪舆风水·天宫院
说起风水,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看相,测字一类的迷信活动。然而在历史上,风水文化与风水学说却是一门融汇天文地理,社会人文的严谨学术。撇去那些影响文化传承的污秽,风水学说仍旧能为今天的人们提供历史文化的写照,供世人掘其本源。
在阆中市南20里处的天宫乡,两个人闻皆知的名字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先后在这里定居,择地观天、著书立说,死后也葬于此地,天宫院正是为纪念他们而建。
院内有万年台、牛王亭、正殿、观音殿等建筑,正门上有清雍正四年书“光澄慧镜”匾额昭示世人天宫院的厚重历史。正殿为双重檐歇山式屋顶,台梁式屋架,用料粗大,面阔五间19.4米,进深五间19.3米。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叠梁式和穿斗式结构相结合的建筑,相传如此考究的设计正是符合风水学说的要领。院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镇宅器皿文物,墙上的一幅幅画卷诉说着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学术研究和传奇故事。相比正史资料,从二人的故事里也许能看到一个独特的历史解读。
(责任编辑 :范源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