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京郊旅游"百千万"工程 勾勒北京旅游发展新方向

2013年09月22日 10:27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勾勒京郊旅游发展新方向

  北京市旅游委今年启动的“北京市京郊旅游‘百千万’培训”,北京首个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百名京郊旅游讲师团,采用专家、名师集中授课、交流互动、现场观摩和实地考察相结合方式,不仅形成了讲师与学员较好的讨论和交流氛围,而且通过培训学习,逐渐达成京郊旅游发展的蓝图。

  【乡村旅游】

  发展升级有“三代”

  “乡村旅游的学术概念,就是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环境、田园形态、民俗风景、乡村聚落为主要吸引物,来满足旅游者各方面需求。因为不是以城镇为依托,所以要保留乡村概念,保留乡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教授在授课中这样定义乡村旅游。他从我国旅游环境和危机、乡村旅游的概念、发展模式等方面,向京郊管理人员和旅游业界人员传授了旅游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理念。

  结合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多个案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邹统钎教授提出乡村旅游发展“三代”论:依托吃食、住宿和采摘的农家乐阶段;强调文化与生态的新业态阶段;以及游憩地规模大、综合服务功能强大庄园阶段。

  “全国各个地方正处于从第一代到第二代升级的过程。”邹教授表示,之前提到的成都和杭州等国内较为先进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是第二代的典型案例。而京郊旅游目前亟须升级的方向就是向第二代升级。升级的原则是区域的分工:一区一色,一村一品。升级方向包括规模升级、生态升级、文化升级、科技升级。

  邹教授还介绍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第三代经典案例。“乡村旅游发展的第三代典型代表是创意农园和大庄园。创意农园主要是把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结合。”邹教授介绍,“大农场”建立在大都市旅游圈的远郊旅游带,环境优良,乡村气息浓厚,都是居民要逃离巨大压力的都市生活,因此需要体现当地的文化气息,如美国牧场体现“西部牛仔”的文化,欧洲庄园体现贵族生活文化,亚洲庄园体现农耕文化……

  【形式多样】

  学员和讲师重交流

  “这次培训在师资上按照主攻专业区分,教学与实践结合。各位老师的精彩授课涵盖了理论前沿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争取让每位学员都有所收获,把培训工作落到了实处。”门头沟培训班的学员这样反映。

  学员在认真学习教材和讲师授课内容的同时,还会在课间休息时和讲师一同探讨教材中的京郊旅游案例,营造出求知好问的课堂氛围。“村长培训班历时3天,两天授课一天交流。培训课程安排合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收到了学员们的好评。”密云培训班的负责人表示。

  除了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外,旅游委还安排了经典案例示范考察,使京郊旅游从业者能直观地分享他人的成功经验。

  “培训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知识,增长见识的机会,也有意的增进了区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100名来自不同乡镇的大学生村官聚在一起,互相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群策群力,在知识经验上都获得了较多的收获。”延庆培训班的学员表示。

  也有专家讲师表示:“对讲师来讲,本次培训无论是培训内容的确定还是培训方式的选择都经过了严格筛选和科学筹划,并严格实施管理。从培训效果上看无疑是成功的,不但培训对象满意,就是我们这些培训讲师也收获多多。”


(责任编辑 :范源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