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巴拉村农民斯那定珠,年少时走出大山打拼创业,事业有成后回到“山沟”,历尽艰辛将家乡与世隔绝的大峡谷打造成巴拉格宗国家公园,彻底改变了家乡落后面貌。公园自营业以来,游客日渐增多。如今,经过10余年精心打造,“巴拉格宗大峡谷”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往观光。
民营资本的注入,让一个因交通不便而长期隐匿的世外桃源,逐渐展现于人们面前,使更多人感受着有壮美风景和美丽传说的净土。在开发旅游景区的同时,有效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条件,拉动了地方经济,增加了群众收入。生态旅游业投资大、周期长。民营资本的投入,不仅可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还为旅游开发增添了活力,无疑也加快了旅游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森林、湿地、沙漠和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游作为最新潮的生态产品和最时尚的旅游产品,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全省已建立森林公园80处,湿地公园14处,自然保护区47处,大漠观光园20余处;建成各类动植物观光园区300多个,生态旅游社会综合收入达到190多亿元。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首选。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旅游需求,挖掘新景区、开发新景点成了生态旅游工作的重点之一。吸纳社会力量、民营资本参与景区开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三原县鲁桥镇东沟坡位于“渭北旱腰带”,返乡村民金军投入5600余万元,硬是在这片曾经荒芜的黄土地上建起“金源山庄”,栽植树木50余种31万株,建起珍品花草景观带、生态餐厅、鸟语林等景观,使昔日的黄土坡变成了绿洲,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游人如织。目前,这里已成为极具特色的休闲观光旅游和度假胜地。
民营资本是生态旅游的新生力量,也是实现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部门应出台完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生态旅游建设中,积极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准入门槛,在获取优势资源、项目融资、土地供给及政策兑现上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扩大融资,促进民营旅游企业加快发展。
文化是生态旅游的灵魂。只有赋予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得到长远发展。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充分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形式和内容,因地制宜开发旅游产品,打造品牌,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民营资本的投入,对生态旅游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切实为民营企业搞好服务,促其不断发展壮大,共同推进“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建设。
(责任编辑 :史晓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