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我投资17万元把自家2楼1底的6间排面房屋改造了一番,现配套带有彩电、热水器、卫生间的床位20张,自备棋牌室让客人自娱自乐,在5——8月的时间里,先后有来自重庆主城区及涪陵、南川等地欣赏风车风情的6拨93人次游客在我这儿消夏避暑,避暑经济让我收入了10多万。” 10日,重庆市武隆县和顺镇打厥村田边农业社“清风”农家乐老板袁敏余,谈起乡村旅游给他带来的实惠时,一脸的喜悦。
如今在和顺镇,与袁敏余一样围绕风车风情游投资建设星级农家乐而增收的村民,就有61家。
和顺镇地处平均海拔1100米的弹子山上,镇境内有我国西南地区的首个山地风电场——寺院坪风力发电场的58台大风车婷婷玉立,所以,重庆市内外的客人看山地风车,不必到大洋彼岸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只需到和顺镇即可。 开放式的景区免收门票,公路宽敞,除风车外,还有成片石林、10万亩竹海等景点可供客人欣赏。目前,寺院坪被和顺镇打造成风车科普教育基地。近年来,随着山地风车风情游的逐渐走热,自驾前来寺院坪及和顺镇消夏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
和顺镇的煤炭资源丰富,烤烟、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茅草坪辣椒等农副产品在武隆县内外久负盛名,煤矿务工、烤烟、蔬菜种植是和顺的三大支柱产业。据统计,截止今年8月底,只有14000余人的和顺农民存款余额2亿元,人均存款超1万元,而贷款仅800万元,勤劳的和顺农民人均经济收入在武隆县26个乡镇中排名前列。
如何才能“唤醒”和顺农民这一大笔在当地银行里“沉睡”的资金,让其焕发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该镇党委一班人通过调研后达成共识:那就是围绕风车风情游,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激发民间资本积极投资乡村旅游,从而发展星级农家乐富民。
于是,镇党委9名班子成员分别带队,组织有创业热情和创业能力、居住在镇道主公路沿线的农民外出到武隆仙女山镇及黔江、涪陵、石柱、重庆主城等地的农家乐考察学习及乡村旅游创业培训。之后,首批敢吃“螃蟹”和顺农民开始投资对自家的房屋进行新建或扩建成星级农家乐。“内改功能,外改形象,统一房屋的风貌建设,以清风、信风、和风等风字系列对农家乐进行命名,在镇道主公路及农家乐的醒目位置,设置了风车模型,使广大游客在和顺受到风车文化的熏陶。”和顺镇分管乡村旅游的副镇长左昌坤说,“在兴顺场镇按风车风情小镇的目标,对旧房进行改造,还通过多种途径凑资建设文化小广场、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人行休闲步道等配套设施,有序推进我镇的乡村旅游。”
据了解,该镇对符合条件的农家乐成功申办为“微企”,变“散户经营”、“单打独斗”为“群体作战”。“按照平均每户农家乐投资20万计算,全镇单是投资农家乐的民间资金就高达1200万元,60余户星级农家乐抱团发展形成了活力。”左昌坤说,“我镇采取制作户外广告、发放宣传画册、成立和顺乡村旅游网站、与县内外的主流媒体合作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和顺乡村旅游在重庆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现在只要一提到山地风车游,广大市民就立即想到是在和顺镇。”
“农家乐对客人的餐饮、住宿包月配套,月均消费在1300元——1500元之间,价廉质优,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受。”赏风车风情而住宿和顺“清风”农家乐的涪陵区退休教师史大爷告诉笔者。
“目前,我镇形成了一次性接纳1000张床位的接待能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来和顺看山地风车消夏避暑的客人有10万人次,乡村旅游实现直接经济收入500万元,200名当地村民就近就业,至少150人脱贫致富。”和顺镇乡村旅游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发展乡村旅游,让广大村民尝到了旅游富民的甜头。目前,和顺掀起了一股投资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的热潮,民间资本投资乡村旅游渐成新时尚。”镇党委书记李永泰透露。(袁华)
(责任编辑 :刘雨佳)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