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内蒙古借助蒙古族服装艺术节助推区域经济

2013年08月26日 16:21   来源:中国经济网   

  24日,第十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暨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将在科尔沁草原明珠通辽市盛大开幕,本次比赛将重点突出中国历史上蒙古族不同部落的服饰文化内涵、体现现代蒙古族服饰的创新风尚,将借助服装节庆品牌助推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

第十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暨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开幕式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郝红波摄

 

  第十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暨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开幕式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郝红波摄

  本届赛事规模超过历届  据内蒙古旅游局巡视员马永胜介绍,本届艺术节主要包括开幕式、蒙古族部落服饰地方标准产品展示、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蒙古族服装服饰陈列展销等活动,设立传统蒙古族服装展示、现代蒙古族服装展示、蒙古族行业工作服装展示、蒙古族饰品展示以及蒙古族服装服饰表演5个比赛项目,国内蒙古族服装服饰加工企业、大专院校相关专业、蒙古族行业工作服饰制作使用单位均可组织代表队参赛。

第十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暨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开幕式现场,民族服装代表队步入会场。

 

  第十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暨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开幕式现场,民族服装代表队步入会场。中国经济网记者郝红波摄

  届时,内蒙古不仅将组织12个盟市专业队伍参赛,还将邀请蒙古国、俄罗斯的蒙古族服装服饰代表队和我国新疆、青海、吉林、内蒙古的69支参赛队和表演队,近1000人报名参赛或表演,报名参加展演的蒙古族服装服饰近1600套(件)。本届艺术节参赛队伍、参与人数、参赛服饰数量创下新高。

  马永胜说,由于文化内涵丰富、可观赏性强等多种因素,已成功举办九届的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深受广大游客喜爱,成为广大游客了解内蒙古的重要窗口和内蒙古旅游节庆活动知名品牌。

  借助经典节庆品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蒙古民族在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形成了不同的部落风格,因其部落不同,又呈现出不同的服饰风格,蒙古族服饰不仅是不同群组象征的标志,而且蕴含着各部落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本届蒙古族服饰艺术节上参赛选手们身着的1600套(件)的蒙古族服饰中,有古朴的土尔扈特蒙古族服饰、端庄包头市蒙古服饰、独特的乌拉特蒙古族服饰等,这些服饰均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第十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暨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开幕式文艺演出。

 

  第十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暨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开幕式文艺演出。中国经济网记者郝红波摄

  大赛在通辽举办,在展示科尔沁服装服饰特色、弘扬科尔沁文化、打造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同时,更是“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科学实践,必将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据通辽旅游局负责人介绍,本届艺术节暨蒙古服装服饰大赛在通辽举办,是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升通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保护、传承、弘扬科尔沁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宣传推介通辽、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有利契机。

  十年磨剑铸就经典节庆品牌  2013年是第十届蒙古族服饰艺术节举办年,首届蒙古族服饰艺术节于2003年8月在赤峰市巴林右旗举办,最初的目的是通过对参赛的蒙古族服饰和模特进行评比奖励,以此推动民族服饰的研发生产。全区18个代表队参加了比赛,社会反映良好。2004年至今,每年举办一届,先后在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鄂尔多斯(600295,股吧)、呼和浩特、满洲里等盟市举办,自第二届起,对参赛规则、奖项设置、评分标准等进行了修改,使比赛更加规范,有效地提升了服饰节的组办水平。

第十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暨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开幕式上,参赛选手身着民族盛装。

 

  第十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暨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开幕式上,参赛选手身着民族盛装。中国经济网记者郝红波摄

  与此同时,尝试着邀请区外蒙古民族聚居地区的代表队参赛,促进了不同地区民族服饰的交流学习,国内外的服装代表队同台展示蒙古族服装服饰,对提升蒙古族服饰的设计制作水平,增添国际化元素,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十年的探索,十年的坚守,从最初18个参赛队发展到70多个,从最初单一的比赛到国际间的交流、研发、商贸洽谈,从单一的赛事到提升民族文化感召力和旅游整体形象……蒙古族服饰艺术节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内涵和功能,彰显着民族个性和群体特征,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并成为自治区一个标志性的品牌节庆。(记者郝红波)


(责任编辑 :史晓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