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肃北:打响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品牌战役

2013年08月02日 08:52   来源:甘肃日报   

  肃北县有着保护非常原始完整的自然生态和原生态蒙古族的文化。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确立以来,肃北县进一步加大了自然生态文化旅游整合力度,在基础设施、项目、招商方面不遗余力地进行了大开发,打响了一场生态文化旅游品牌的战役。

  原始自然景区河西生态屏障

  作为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水源涵养地和阻挡风沙屏障的肃北县,随着全面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荒漠化草原植被覆盖大幅度提高,最直观的是,在县城周围方圆百里之地,戈壁滩上夏季一片葱翠,即使在冬季原先荒芜的戈壁上也已经覆上了金黄的戈壁灌木、柴草。

  近年来,肃北县及时足额发放国家退牧还草等各类项目的补助资金和饲料粮,作为当地民生补助规模最大的一笔专项资金,仅去年全县2204户5857名牧农民就领取到6374万元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禁牧补贴和草畜平衡补贴资金。与此同时,肃北县重点做好基本草原划定和草原规范化承包及环保工作,草原生态保护等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草原生态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截至2012年底,全县完成草场承包面积4367.37万亩,初步制定禁牧补助2066万亩,草畜平衡补助2301万亩,人工种草补助6万亩,牧区良种补贴29450头只。目前,草原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能力显著增强,植被覆盖率和牧草产量也明显提高。

  肃北县还加大了对全县重点自然生态区域盐池湾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盐池湾位于党河、疏勒河、榆林河的上游,保护着近百万公顷高山草甸草原,对当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孕育了国内少有的冰川冻土、高山寒漠、高山草甸草原、湿地和荒漠生态系统。2007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由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136万公顷的草原也成为了珍稀鸟类和野生动物的乐园。每年10月中旬左右,万余只白鹳、黑颈鹤、大雁、丹顶鹤、天鹅等国家一、二级珍稀鸟类齐聚盐池湾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平草湖,将这里作为越冬迁徙的中转站,为保护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万鸟齐聚的场面十分壮观。

  如今,在各项草原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下,肃北县草原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能力显著增强,植被覆盖率和牧草产量也已明显提高,一个生态良性循环、自然环境优美,天蓝、地绿、水清的草原生态保护区正在逐步形成。

  文化传承富地旅游开发热地

  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政策进一步向西部倾斜,肃北县抢抓政策机遇,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配套发展等方面强力推进。如今,肃北的文化旅游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进入肃北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党河峡谷,峡谷中一边是滚滚的党河水,一边是绿草如茵的湿地和草滩。在芦草湾景区,有长达2公里的人行栈道、星罗棋布的蒙古包、凉亭、观景台等景区设施。目前,经过精心打造的肃北县芦草湾民族文化风情园园区道路路基、旅游敖包、回廊、广场文化墙衬砌粉刷、观景亭、景观小品、固始汗雕塑以及基础绿化工作已完成,一个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赫然呈现在了世人面前。肃北县芦草湾民族文化风情园,更是一个集雪山、峡谷、草原、湿地、河流、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综合性十分强的人文自然景区。

  去年肃北充分利用民族文化优势,举办了那达慕民族风情旅游节暨孟赫嘎拉艺术节,这一节会办出了特色,被评为“2012节庆中国榜·最佳民俗风情旅游节庆”,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知名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和肃北县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平台。经有关部门批准,从今年起,确定为每年一办的中国西部那达慕,8月初这一盛会的盛大开幕,必将进一步提升肃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前,肃北旅游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投资约2亿元的紫亭湖景观工程3座人工湖正式启用;总投资2234万元的水上公园项目已完成土建工程;投资1160万元的县城亮化工程和城市蒙元文化街景改造工程已全部竣工。

  旅游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也促成了首家旅游中介机构的诞生。肃北县第一家注册成立的梦柯之光旅行社,从去年8月开始运营到现在,已经接待游客近千名。随着肃阿公路、敦格铁路、京新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肃北的旅游客源也将拓展到全国各地,民族文化旅游业也会乘势而上,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新局面。(记者 张继平)


(责任编辑 :高桦楠)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