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江西:有序开发龙虎山生态旅游 "生态红利"惠及民生

2013年07月26日 10:23   来源:中国网   

  水随峰流,峰映水中。峰是丹霞一片,水是碧波蜿蜒。

  在龙虎山,玉带般的泸溪河串起两岸的珠玑。阳光破云而出,红色的岩体和绿色的植被呈现出油画般的绚烂。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当初寻遍千山万水,最终选择在这里结庐炼丹,的确不是偶然。

  千年之后的今天,龙虎山已经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名头虽然越来越响,不变的却是这里引以为傲的生态。走生态路、打生态牌已经成为景区上下的共识,而生态也为龙虎山人带来了日益明显的效益。

  虔诚守护:让生态系统永葆青春

  在龙虎山象鼻山景区,一名“空中飞人”腰系安全带,一边在悬崖峭壁间攀爬,一边将游客丢弃在山间的矿泉水瓶、废纸、塑料袋等杂物放到身后的背篓里,矫健的身手引来许多游客驻足观看。

  “起早贪黑采药采了30多年,钱没多赚,药却越来越少。”“空中飞人”周文荣笑着对记者说,像这样被游客丢掷在半山上的垃圾,一般人捡不了,只有土生土长的龙虎山采药人才能捡。2010年,龙虎山旅游集团公司聘请周文荣等一批当地采药人当起了环卫工人,不仅解决了高空垃圾无人清理的难题,景区植被也得到了有效恢复。

  “景区从建设以来始终秉承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理念,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让丹山碧水永葆青春。”龙虎山景区党委副书记王俊告诉记者,景区建立了科学的环境监控体系,实现了对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各项环境指标全天候监控。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丹山碧水的影响,景区严禁在辖区范围内开山、炸石、捕鱼等行为,并投资560万元把污水处理系统覆盖到核心景区内所有宾馆、办公楼。景区还通过政府补贴的办法,让核心景区九成以上居民都用上清洁能源沼气,彻底改变了当地农民沿袭千年的烧柴习惯。

  多年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让龙虎山成为大自然的博物馆和珍稀野生动物的乐园。“十里画廊”泸溪河常年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标准,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珍稀鸟类,素有“水上大熊猫”之誉的中华秋沙鸭在南方最重要的越冬栖息地。核心景区的森林覆盖率达9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5倍,位居全国旅游景区前列,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有序开发:让生态旅游更具内涵

  在泸溪河仙女岩景区,一群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鸬鹚捕鱼人”和着音乐的节拍且舞且吟。不一会儿,他们放出的鸬鹚从河水中抓出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鱼,引来游客们的阵阵掌声,捕获的活鱼随即被现场放生。“人鸟共演捉放鱼”,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美景。

  “同样是捕鱼,以前靠天吃饭,现在旱涝保收。”“鸬鹚捕鱼人”罗来生告诉记者,他10多岁起就随父亲在泸溪河里捕鱼,最深的感受就是河里的鱼越捕越少。后来,景区为了保护生态全面禁渔。“鸬鹚捕鱼表演”项目开发后,罗来生被景区聘为专职演员,每天至少演出4场,不仅重新找回了在泸溪河里捕鱼的感觉,每月收入还有近2000元。

  在龙虎山景区,像这样依靠当地特有资源开发的旅游表演项目还有很多,“升棺表演”、“道教音乐表演”等,无不让各地游客大开眼界,直呼过瘾。为破解旅游产品单一的问题,龙虎山景区先后投资上亿元,完成龙虎山新游线建设,开通了特色观光“小火车”,积极推进泸溪河夜游项目。此外,浴仙池至象鼻山全长3180米的旅游栈道已于2011年正式对游人开放,游客们得以从半空中近距离欣赏丹霞地貌美景,彻底改变了过去以水上为主的旧游览线路,实现了“水陆空”立体式观景,大大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有序开发,既让龙虎山的旅游资源不受损害,又大大丰富了旅游内涵。

  共建共享:让“生态红利”惠及民生

  “要让百姓支持生态建设,就必须让百姓共享生态发展成果。”王俊说。龙虎山积极为景区农民改善居住环境和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旅游发展成果,走出了一条景区与村庄、景区与村民相融和谐、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龙虎山投入上亿元资金,对核心景区内村庄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同时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农户对住房进行改造。目前,景区内公路沿线、泸溪河沿线及主要景点视线范围内已有300多户村民房屋完成了外观改造。昔日破旧的农房,变成了红窗、青瓦、白墙的江南民居,与丹山碧水相互映衬,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景区还积极引导百姓直接间接参与旅游的管理,让老百姓吃上生态饭,感受到环境改善给他们带来的“生态红利”。

  “以前种地一年累到头,到老没钱用。现在开客栈,一年收入10多万,生活不一样了!”说起景区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无蚊村客栈”老板许小根喜上眉梢。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景区农民纷纷利用自家的农家小院开办农家乐和农庄。目前,龙虎山各种农家乐、农庄已发展到200多家。

  农民变身客栈老板,采药人变成高空清洁卫士,渔民变成专职演员……在龙虎山,越来越多的居民华丽转型,当上了个体户、企业员工。景区还积极引导居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致富项目。景区老屋舒家村民舒贵林瞅准景区游客对绿色有机水果青睐的商机,种植葡萄、草莓、圣女果等水果让游客亲手采摘,深受欢迎。

  一片丹山翠万重。生态既是龙虎山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也是龙虎山旅游发展的方向所指,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所需。


(责任编辑 :史晓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