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在全球经济中位居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2010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长为11.9%,增速再度称雄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的规模及增速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主要动力,迅速果断的决策是关键,但是中国经济架构也同等重要,它是建立在强劲的基本面增长上的。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也有着前所未有的影响。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着三个大的深层次的转变:从超扩张性政策向中立立场的转变;从极度支持地产行业的政策向努力遏制泡沫和投机的转变;从国家推动型投资向民间消费的转变。
第一,从超扩张性政策向中立立场的转变。继2008年底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采取积极的刺激措施之后,中国的经济决策者们目前因经济过热而正缩减其规模。在银行监管机构采取了一些数量型货币政策和窗口指导相结合的措施之后,今年3月份中资银行的贷款水平下降到了5107亿元人民币,而且多数贷款为中长期性质。其目的是多方面的:控制通胀压力和泡沫,避免积极信贷增长和资产质量恶化的不利影响,以及避免产能过剩和投资浪费。中国遏制流动性的工作应能减低泡沫形成。然而我们预计2010年还会有2-3次利息上调和缓和的人民币升值,这将会打击市场信心。
第二,从极度支持地产行业的政策向努力遏制泡沫和投机的转变。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栋梁,亦是最大的顾虑所在。房地产的重要性源自于它带来了就业机会、大宗商品需求、地方政府收入,而且它也是中产阶层财富的一个载体。国民经济中没有哪个行业能对国家的货币或财政政策产生比它更大、更重要的影响。
第三,从国家推动型投资向民间消费的转变。我们仍预计民间需求将强劲增长,因为政府承诺采取一系列举措促进更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从国家投资转向私人投资及消费。已经实施的政策包括汽车及家电下乡补贴、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下调,以及雄心勃勃的医保及养老计划。政府的目标是让固定资产投资减缓,出口所占比重下降,增加内需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影响。逐渐转型为依靠内需而不是依赖他国需求的经济。这些变化将对投资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投资重点将从国有企业及基础设施相关企业转向那些促进更可持续经济增长的企业,比如零售行业、自主研发以及环保产业等。
我们依旧预计个人需求将强劲增长。短期内政府所采取的较预期严厉的措施,可能会继续打压市场积极性。而在中期,以下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城市化、中国政府购买大宗商品以抵消纸币贬值、人民币升值。
政府政策将继续力争在增长目标与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之间寻求平衡,以及改善增长质量。中国对此次危机的政策回应是迅速、有力和极其有效的。随着中国进入后危机时期,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但问题的困难和复杂性依旧。我们相信,中央坚定的经济目标、有力的政策配套和充裕的资金,将使中国能够找到应对一系列新挑战的方法,并保持领先地位。近期一系列措施的影响让人拭目以待,今后的政策也会随着这些措施的效果而有不同的变化。
(责任编辑 :范源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