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山东省旅游局副巡视员周晓明在“聚焦美丽山东——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举行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今后,山东省统筹规划新一轮乡村游的跨越式发展,以旅游小镇为切入点、突破点推动城镇化建设,配备完善旅游及相关功能,突出主题和特色,彰显文化氛围,将旅游小镇建设纳入山东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局。

山东省旅游局副巡视员周晓明。中国经济网 刘舒/摄
山东是农业大省、旅游大省。乡村旅游起步较早,发展快,遍布山东省的农家乐、渔家乐、采摘观赏、民俗节庆、特色村、景观镇等乡村旅游业态已成为山东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培育了一批像“胶东渔家”、“山海渔家”等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截止到2012年,山东已建成旅游强乡镇248个,旅游特色村284个,农业旅游示范点380个,“好客人家”农家乐627个,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315家,全省规模化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达到2550个,经营业户4.8万户从业人员20.1万人,乡村旅游总收入由2009年的37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920亿元,年增长35.5%,占当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0.5%,超过农业增加值20%,全省农民人均增收1950元。
周晓明指出,但就目前来看,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得还不平衡,开发和经营层次较低,文化底蕴发掘不够,模式较为单一,还没有形成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产品品牌。为此山东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拉动消费。
完善规划体系 提升精品品牌发展
周晓明介绍说,最近一个时期,山东省旅游局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发展乡村旅游工作。首先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山东省、市、县、镇和有条件的村都要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要建立和落实规划审批制度,未经批准实施的规划和项目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各市规划建设环城市乡村旅游游憩带,重点县(市、区)面向周边城市开发乡村旅游大众消费产品。省、市和各有关部门投资或引进大企业投资建设的各类文化旅游小镇、高效农业园、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海上牧场等,要面向省外或入境高端游客向精品品牌发展方向提升。
完善基础设施 建设文明乡村
强化基础性建设,结合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在现有各类乡村旅游点率先开展以“三清、四改、四通、五化”(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改厕、改灶、改圈;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网;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活动。在乡村旅游点相对集中区域实施“改厕改厨工程”,优先建设路、水、电、气、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城市公共交通要向近郊乡村旅游点延伸,有条件的要开通周末乡村旅游公交线路。
统一经营管理 营造乡村旅游大发展
转变经营管理和发展模式,鼓励支持以农民家庭为主体,通过自主经营、联户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各地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整合土地、生产工具、管理技术以及房屋等生产要素,组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鼓励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和工商户等,采取独资、合资、合作、承包、租赁、托管等方式,对乡村旅游实行“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接待、统一分配、统一宣传、统一培训”管理模式。各级宣传部门、旅游部门重点搞好宣传营销,帮助开拓市场。山东省旅游局将建立“齐鲁乡村游”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市、县旅游部门也将建立相应的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平台。同时还将广泛组织开展人才培训,推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未接受培训或虽经培训但成绩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据了解,近期,山东省政府将出台相关意见,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政策引导、营造乡村旅游大发展的良好环境。(文/刘舒)
(责任编辑 :范源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