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海难之后,让·拉波尔德(Jean Laborde)的船只搁浅在了马达加斯加的海滩上,但是在那里,他实现了命运大逆转,将一次彻底的失败变成了辉煌的成功。这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自学成才的人,同时也是个天才的修理匠。他得到了拉纳瓦罗那一世(RanavalonaⅠ)女王的垂青,成为了她的心腹和情夫。显赫的事迹使他成为了当地的传奇,而我们的到来,不过是探寻他当年的足迹。

从法国到印度
谚语有云:“本乡人中无先知。”(法国谚语,比喻有才能的人在本乡本土不受重视)这是一个老生常谈还是一句深有哲理的谚语呢?让·拉波尔德(1805-1878)的传奇故事让我们更相信后一种说法。这个在加斯科尼(Gascogne)出生的名人在法国并不为人所知。但是在马达加斯加,他却成为了一位传奇人物。在抵达塔那那里弗(Tananarive)之前,我们这些游客就对他有了充分的了解。除了一份需要填写的登陆表格和常规须知之外,我们还拿到了一份行政手册。从一无所有到荣极一时,他既是这里的缔造者,也是一个造福百姓的善人,我们手上拿的这本行政手册就对他的种种功绩进行了毫不吝啬的大肆褒奖。更不要说,他是一位来自于前殖民地的法国官员,他的所作所为就更值得人们尊重。塔那那里弗的父老乡亲,上至体面高贵的部长大臣,下至卑微的擦鞋匠,都会用浓重的当地口音告诉我们:“让·拉波尔德,恩,所有的人都认识他。”
人们不停地列举着他的勋劳:建筑、楼房、道路、桥梁、农业、畜牧?? 但是,青年时代的让·拉波尔德却没有表现太多的过人之处。他出生在欧什(Auch)的一个铁匠家庭里,学业平平的他跟着父亲学习锻铁。子承父业?这是不可能的。父亲的产业只能交由长兄继承。于是,22岁的让(Jean)参军入伍,和将军元帅们一起出生入死。封建王朝复辟时期的法国动荡不安,风雨飘摇,丝毫没有大国风范,对于那些梦想拥有大片广阔天地的人来说,他们在法国看不到任何希望。1827年,他登船离开法国本土,前往印度以及其周边岛屿。在印度的本地治(Pondicherry),他开了一间铁匠铺和零件加工工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随后三年的时间里,他的生意非常红火,并成为了马哈拉加(Maharadja)的供货商——他为那里的军队制作军号。

从印度到马达加斯加
美中不足的便是他的探险渴望得不到满足。尽管他身处东方,但是做生意始终是做生意。不管怎么说,这样的日子令他厌烦。在本地治里的一个小咖啡馆里,他结识了一个水手。在两人的交谈中,这位船长告诉他,有一艘东印度公司的船沉在了胡安-德-诺瓦(Ruan-De-Nova)岛的外海附近,这个岛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西南部。船的沉骸中蕴含了大量宝藏,但是要想把它们弄到手,需要配备一艘双桅帆船,另外雇一些船组人员。自此之后,让·拉波尔德心之所念便只有这一件事:他卖掉了自己的买卖,把所有的财产都投入了这次远征之行。于是,他和这位水手出发了。他们花了6个月的时间,一直逡巡在莫桑比克海峡附近,但是这次出行却以失败告终:沉船的船骸只是一个海市蜃楼。1831年秋天,当他们正准备原路返回的时候,遇到了一场风暴,他们的船只在马达加斯加海岸失事了。幸运的是,两人都安全脱险,但是手中除了一把剑和一杆枪之外,什么都没有了。
在当时,马达加斯加正处在拉纳瓦罗那一世女王的铁血统治下。她控制着首都塔那那里弗周边的高地以及12座神圣的丘陵,也就是梅里纳(Merina)地区。关于这个地区,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它的背景:马达加斯加岛共有15个来自不同地区的民族(亚洲、非洲、阿拉伯民族等),梅里纳族是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航海者的后裔,他们于公元10世纪来到岛上繁衍生息,主要居住在岛屿中部,随后在19世纪他们的霸主地位扩展到整个岛屿。马达加斯加岛的王室就出自这个民族。对于拉纳瓦罗那一世来说,她的座右铭是:“大海是我的稻田唯一的边界。”这个女暴君对外国人非常敌视,野心勃勃地想征服整个岛屿,征服那些反抗的部落。她反对所有欧洲势力的影响,下达命令简单明了:“在我的国家,所有被捕获的无通行证的外国人都要成为国家的奴隶。”
(责任编辑 :燕寒寒)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