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为城市留一抹“工业乡愁”

2021年12月02日 15:2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张 影

  近代开启的工业文明,为中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不仅是反映中国工业文化的一面镜子,同时也延续着城市的文脉。近年来,各地涌现出诸多以“城市记忆+工业遗存”为主题的地域“798”,如浙江义乌的老车站·1970文创园、安徽合肥的合柴1972文创园、广西柳州的柳空文创园等文化创意园区。在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如何将城市里的工业遗存转化为文化艺术、科技创新、休闲消费等新型空间载体?工业遗产重塑新生的探索,为城市留下一抹抹“工业乡愁”。

  不止情怀与情调

  工业遗产是城市文脉的载体。各地找准定位,将工业遗产开发融入城市建设与生活,让它们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1970年,义乌起重机厂建厂。50余年间,这里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义乌人关于工业的记忆。2015年,老车站·1970文创园重塑新生,变身义乌一处文化新地标。园区建筑在保留老供销社仓库、原工厂老厂房的基础上,通过“修旧如旧”的理念对原有建筑进行修整,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文创产业的新载体。上世纪的机械厂职工宿舍成为闹中取静的“栖闲里民宿”;仓库设立了读书会;破旧老厂房成为意大利餐厅,餐厅内玻璃结构、钢架结构搭配老樟树,别有一番情调。

  老车站·1970文创园创始人之一、园区总设计师季慎峰介绍,目前园区经常举办画展,邀请艺术家围绕工业遗存进行创作。如何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季慎峰首先考虑的是对目标人群的定位分析:“要研究‘90后’‘00后’的消费习惯与喜好,找到市场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改造园区,在保留工业遗产历史性的同时营造文化艺术氛围。”

  “接地气,有活力”是季慎峰总结的老车站·1970文创园最大的特色。季慎峰表示:“在三、四线城市,随着高学历人才的回流和区域城镇化建设,消费者对于文化的需求不断提升,需要有更多的文娱板块来支撑当地城市文化消费。保护、开发工业遗产的目的,就是要把它盘活并发扬传承。”

  在原有厂区工业肌理中注入时代内涵

  在重塑工业遗产过程中,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成为许多文创园区的共同选择。在保留原有厂区工业肌理和气质的基础上,各地还结合地域特色为工业遗产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总投资11亿元的柳空文创园,前身是柳州市空气压缩机厂,作为国家定点生产大中型压缩机的主要生产厂家,老旧厂房记载着柳州工业文明的辉煌。2018年,柳空文创园项目开启改造建设。其中,柳空影城在柳空电影院基础上修缮,除了传统的电影放映功能,还开设了电影文化沙龙、影视拍摄体验、电影历史博物馆等电影文化产业项目。如今,柳空文创园已成为4A级景区,在园区定位上,引入影视娱乐、演艺培训、动漫影视、文创办公等特色产业,凸显表演特色主题。

  坐落于合肥市的合柴1972文创园是国内首个监狱改造项目。这里曾经是合肥柴油机厂旧址,为国民经济和城市工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合柴1972项目浓缩了合肥机械工业的发展史,打造出一个将工业风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文创园区。在园区的合肥家电故事馆可以看到合肥家电历史的发展。大小穹顶、圆堡建筑、洒满阳光的玻璃房,成为网红打卡地。

  合柴1972文创园工作人员介绍,园区立足合肥市文化科技产业发展方向,依托现有独特、稀缺的空间风貌,以科技文化产业为核心,旨在打造一个集博览展示、科创办公、都市休闲、文化旅游、时尚生活、配套商业等于一体的先锋科技文化创意区。

  尚有大量工业遗产待“唤醒”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提出,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在保持原有外观风貌、典型构件的基础上,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舜礼看好历史建筑、工业遗迹的开发前景。他表示,我国工业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从近代以来就有很多工业遗存,从洋务运动留下的工业遗产到1949年后三线建设时期的厂矿、建筑遗产资源。这些资源有的没有得到保护和开发利用,大量的工业遗产还在荒废和沉睡中。“中办、国办的指导意见出台后,从顶层设计上指明了这类遗产资源的保护性利用方向。在当前文旅融合的环境下,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利用,前景可期。”他说。

  高舜礼认为,对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要建立在妥善保护的前提之下,坚持质与量并重,并从4个方面提出建议。第一,要考虑现在文旅产品的消费趋势,要研究如何紧扣客源市场的需求,包括年龄、爱好、消费水平等;第二,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前提下,选择好文旅产品的呈现载体,争取对工业遗产实现最佳利用;第三,在策划创意和配套建设时要考虑项目如何贯彻文旅融合,体现与市民休闲生活相融合,更好地为市民服务、为游客服务;第四,将工业遗产与周边的文旅项目串珠成线,形成一条有特色和内涵的旅游线路。也可利用网络的传播功能,让这些开发项目成为“网红”打卡地。尤其是那些凝结着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印记和缩影的工业建筑,可以进一步挖掘其历史文化底蕴。


(责任编辑 :秦佳鸣)

分享到:
35.1K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