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页 > 中经旅游滚动新闻 > 正文

花博会催生都市“民宿小镇”

2021年10月15日 10:25   来源:农民日报   胡立刚 孙眉

  上海市崇明区建设镇虹桥村民宿群一隅。

  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已然落幕,花博效应则继续在崇明生态岛各个产业领域发酵,错落成花开海上般美妙的产业新图景,特别是被花博会“催生”的民宿产业,在新产业图景里灿烂夺目。近日,记者走进上海公认的“民宿小镇”崇明区建设镇,深入分布在各村的“花样民宿”,再一次品味花博会催生“民宿小镇”背后的动人故事,和民宿经营者们一起畅想世界级生态岛民宿产业的美好未来。

  治理“五棚”和“催生”民宿群同步推进

  崇明区争取到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举办权之后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建设,可谓“软硬兼施”。花博会主会场代表了硬件设施建设的成果,而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目标的治理“五棚”专项行动,无疑是软件建设成果的代表。所谓治理“五棚”,指的是鸡鸭鹅等养殖棚、柴棚、坑棚、看护棚和窝棚,这些棚直接拉低了崇明区生态环境美丽指数,但是,“五棚”不但是乡村居民现实生活需要,还是农民的生活方式,要根据花博会对环境的高标准治理“五棚”,挑战之大可想而知。

  “建设镇是崇明区第一个提出验收并一次性通过验收的镇,除了借助于花博会‘门户小镇’的好形势,还得益于民宿新产业的引领,治理‘五棚’和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有效衔接起来了。”贾全彪说。

  记者通过贾全彪了解到这个信息时,他从建设镇宣传委员岗位上调任崇明区信访办副主任岗位还不到一个月,在建设镇工作期间,他参与了建设镇治理“五棚”和“催生”民宿群的全过程。曾经,在他看来,镇里把一项攻坚克难的工作和服务产业发展有效联系在一起,是智慧,也需要勇气。如今,站在崇明区信访工作的角度,他依然坚持他的观点,即把攻坚克难的任务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乡村居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崇明区的信访量自然会下降,全区的信访工作质量会相应得到提升。

  据了解,2020年7月通过治理“五棚”验收前,建设镇在整个过程中累计完成拆除6138户约7.2万平方米,清理垃圾8344户、2.2万吨。“五棚”和垃圾分布在42.4平方公里镇域内,主要是分布在13个行政村村域及附近的农业生产区,工作量大,涉及人员多,如果单靠行政动员,即便贯彻落实下去了,其间的抵触对抗、信访事件也免不了,弄得不好,还会引发群访事件。

  另据了解,自2019年11月以来,建设镇新增民宿130家,形成了245家民宿产业集群,建设镇不仅一跃而为上海民宿小镇,而且,民宿产业在建设镇乡村振兴中还扮演起了重要角色。785个房间,1354张床位,平时30%周末50%左右的入住率,即便按照一个房间400元计算,产值就非常可观了,何况还带动农产品热销。

  关键是,民宿作为新兴产业,经营者大多是年轻有思想的村民,治理“五棚”显然能迅速改变镇域综合环境,民宿经营者求之不得,需要“五棚”的是年纪大的村民,是为了方便生活满足习惯,这是一对矛盾。建设镇如何把推进民宿产业和治理“五棚”有效衔接在一起呢?

  拥有120家民宿的虹桥村党总支书记黄东带记者来到村民张小东家。

  八十多岁的张小东见到黄东,快步迎上来,亲切地打着招呼,随后,两人就开始热聊。这期间记者观察到,张小东家的三间平房和两间小矮房身处虹桥村这个美丽的“大花园”里,前后是绿意盎然的小菜园,隔着一条小河浜是小有名气的民宿“花乡堂”。记者不由得展开联想,如果当时他坚持不让动柴棚、鸡鸭棚,眼前的一切美好显然无法实现。

  去张小东家路上,黄东说,就算没有“五棚”治理任务,村里也是要解决张小东宅前屋后脏乱差久拖不决的问题。这次,村里就是不停地上门做工作,跟他讲村子的发展,陪他去看治理好的区域,让他感受到环境美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乡村环境整治难点不在于村民思想守旧、不讲卫生等等,在于是否有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黄东说。

  如今,3A级景区虹桥村全域就是个大花园,抱团式发展的民宿产业是花园里的最受瞩目的美景。村民闲置的民宅变美了,村民宅前屋后的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变得更有价值了,村民生活在大花园里,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网格化+微信群”治理护航民宿产业

  自2006年建设镇开出第一家农家乐到如今成为上海民宿第一镇,民宿经营者和政府治理能力经受了各种考验。民宿经营者主要经受的是生存和发展的考验,政府各部门则经受治理现代化的考验。

  “建设镇民宿产业已经形成了抱团发展的健康模式,今年4月下旬成立镇民宿协会后,政府引导民宿经营者和村民自治的管理模式也逐渐成熟,这是个好势头。”建设镇党委书记龚伟说。

  因为花博会和民宿产业集聚双重效应叠加,建设镇民宿主体结构呈现多样化特点,特别是引进的个人投资和大企业投资多了。这些民宿各有特色和定位,有以健康为主题的,有以花卉康养为主题的,也有以康复保健、养生美容等大健康产业为特色的精品康养民宿,不同档次的民宿错落在村子里,要实现产业高效运营,最好的模式就是抱团发展,实现经营者自治。

  建设镇245家民宿中,星级精品民宿达到了31家。其中五星级民宿3家,四星级民宿13家,三星级民宿15家。相对于由农家乐改造升级而成为民宿的,这些精品民宿的竞争力显然要大得多,如果管理不到位,还会出现农家乐起步阶段的低价无序竞争问题。但是,不同档次的民宿如何通过抱团形成有序发展格局,绝对不是一个话题,而是一个产业兴旺的课题,可持续发展的课题。

  吴忠华和黄东一样,他们的家人是民宿经营者,又有在村里任党支部书记的经历,去年12月,吴忠华调到了镇信访办。他平静地告诉记者:“治理‘五棚’时我是富安村党支部书记,当时各级领导很担心发生上访群访事件,其实村干部心里是有底的,因为有虹桥村农家乐联系群。”

  记者在虹桥村农家乐联系群里看到,群里共有162位群众,几乎每天都有互动,而且,确实就是一个自治的管理群,村干部第一时间看到经营者提出的问题,镇、村和经营者三方联手解决问题,确实能做到小事大事不出村。

  而通过黄东,记者发现另一个“自治群”——乐学虹桥,这是个以村民为主的“自治群”,共有204位群众。相对于农家乐联系群,乐学虹桥群所反映的问题更直接、更尖锐。

  “大家都看得到问题,如果村里不及时解决,很快就会激化矛盾,群众情绪一旦上来,我们就下不来台了。”黄东笑着说。

  吴忠华的平静和黄东的笑,反映出建设镇服务型政府各级人员的心态,他们明明知道通过微信群探索治理模式是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及自身,但是在建设镇,在民宿产业领域,这把“双刃剑”已经舞出水平,既能赢得群众喝彩,又不至于伤及自身。

  记者采访得知,在现有产业、生态的良好基础上,建设镇上上下下已经抱成了团,共同塑造“海上花宿”这一品牌,实现花开海上,宿在建设的美好愿景。为了这个美好愿景,近年来建设镇不断完善党建网格、“微网格+微信群”模式实现共治、自治,效果有目共睹。然而,因为乡村发展快,建设任务重,信访工作压力还是不轻,未来建设镇将通过什么措施实现治理愿景呢?

  “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的同时,努力提高微信群治理效率,我认为这是乡村治理有效的好模式,要想办法扩大到多领域,我们会继续努力。”建设镇分管政法的党委副书记施捷如是说。

  


(责任编辑 :秦佳鸣)

分享到:
35.1K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